131-6223-6897
口腔溃疡,常常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。但最近有一种说法在流传:“口腔溃疡了可以多吃点辣的,‘刺激它’就能快点好”。
作为一名既经历过口腔溃疡的困扰又具备医学知识的患者,每当我看到这种说法,都会觉得既好气又好笑。多年来口腔溃疡带来的痛苦,难道靠吃辣就能轻松解决吗?
虽然有一些人认为缺乏维生素会引发口腔溃疡,所以应该多吃水果来预防和缓解,但这相对于前述的“辣可治愈”的说法来说,仅仅稍有科学依据,却依然不足够支持这一说法。在处理身体问题时,不能单纯模仿他人行为,更不能草率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。
事实上,吃辣并不能帮助口腔溃疡愈合。人们常常误以为“吃辣——刺激口腔溃疡——免疫系统优先处理”这一过程是合理的。但免疫系统在修复组织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。从宏观角度看,如果我们认为伤口越严重就会越早愈合,那在溃疡上再造成伤害是否能促进其愈合?其实并非如此。无论是化学因素还是物理因素引起的刺激,都可能使溃疡加深。所以当发生口腔溃疡时,我们应当为其创造一个安宁的环境,以减少疼痛。在此期间,应避免辛辣食物和高温食物的刺激。
那么医生是如何看待口腔溃疡的呢?
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疾病的简称,其类型多样,包括复发性阿弗他溃疡、白塞病等。而最常见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更是让人深感困扰。有趣的是,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经常长溃疡,而有些人却从未体验过这种痛苦。那么口腔溃疡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
遗憾的是,目前医学界对于口腔溃疡的病因尚无定论。教科书上的解释是: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。其中包括遗传背景、环境因素(如精神神经体质、心理行为状态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)以及引发的异常免疫反应等。简单来说,我们可以理解为:
1. 家族遗传性是溃疡发生的一个因素,这是难以改变的;
2. 精神压力大、工作劳累、高压环境等也会增加长溃疡的风险;
3. 免疫性疾病、消化道疾病、创伤、细菌和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引发溃疡。值得注意的是,创伤不仅不能“治愈溃疡”,反而可能是导致溃疡的原因之一。
口腔溃疡的症状表现是什么?
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损,具有“黄、红、凹、痛”的临床特征。这里的“黄”指的是溃疡表面覆盖的黄色假膜,“红”指周围的红晕,“凹”指中央的凹陷,“痛”则是因为炎症和伤口引起的疼痛。它还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和自限性的特点。
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?
大多数口腔溃疡都是轻型的,主要出现在嘴唇、舌头、颊部、上颚等部位,大小通常在10mm以内,且一次只出现几个。从治疗角度看,对于大多数轻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来说,虽然不治疗也会在5天左右开始愈合,但根治却并非易事。如果长了溃疡且不想去医院,只需注意口腔卫生、多漱口、避免物理或化学刺激等,大约一周后疼痛感会逐渐减弱,而大多数溃疡在2周内都能自行愈合。
对于口腔溃疡这一常见问题,我们应保持科学的态度对待它。避免盲目相信不科学的“偏方”,而是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并促进愈合。虽然口腔溃疡无法彻底根治,但我们并非无所作为。治疗口腔溃疡的目标在于尽量减少复发次数,延长复发周期,减轻溃疡带来的疼痛,并加速溃疡的愈合。
医生通常从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:
1. 使用激素成分如地塞米松,以抗炎和促进愈合;
2. 加入抗菌成分以防止继发感染;
3. 含有止痛成分以减轻疼痛。
我们常用的溃疡贴膜就包含了上述成分。还有一种溃疡凝胶,它能覆盖在溃疡表面,形成一层保护,不易被冲刷掉,从而起到物理隔离溃疡和口腔环境的作用,减少因摩擦带来的疼痛。
在特定情况下,强烈建议寻求医生的帮助!
当口腔溃疡超过一个月未愈合,或者溃疡大而深且疼痛剧烈时,应提高警惕,以防发生恶性变化。
如果溃疡反复发作,或者不仅在口腔粘膜上出现溃疡,身体其他部位也有溃疡症状,也应该及时就医,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。
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口腔溃疡病史的口腔医生,我深深理解学会与疾病共处的道理。特别是精神因素,在口腔溃疡的发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精神紧张、劳累的工作环境和高压的社会环境更容易引发溃疡,而焦虑情绪甚至会让溃疡病情加重。
调节工作和学习节奏,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时间,是预防口腔溃疡的重要方法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,不挑食、不偏食,确保营养均衡也十分关键。
如果你的口腔内有破损的牙齿或佩戴的假牙经常导致创伤性溃疡,也应该及时修复。
参考文献:
[ 1 ] 陈谦明. 口腔黏膜病学(第3版)。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