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1-6223-6897
泡发食物因其便捷性和美味性,已然成为许多人的日常饮食选择。如凉皮、宽粉等食物,都需经过泡发后才能食用。若存储不当或泡发环境不卫生,就可能滋生米酵菌酸毒素,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。
米酵菌酸毒素的由来
米酵菌酸毒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,尤其喜欢在温度为26℃至28℃,且环境偏酸(pH值5至7)的条件下繁殖。特别是在夏秋高温潮湿的季节,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宜细菌的滋生。厨房和加工车间,尤其是那些潮湿且不透气的环境,更是这类细菌的温床。
食物中毒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需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泡制过程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谷物发酵制品、薯类制品、木耳和银耳等,都有可能因环境不卫生、原料变质或存储不当而受到污染。
米酵菌酸的毒性和中毒症状
米酵菌酸主要攻击肝、脑、肾等实质性脏器。当中毒时,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。初期症状可能只是上腹部不适、恶心和轻微的腹泻。对于重症患者,可能会出现肝昏迷、中枢神经麻痹等症状,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值得注意的是,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,即使是100℃的沸水和高压锅也不能破坏其毒性。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,大约30分钟就会出现中毒症状,病情可能迅速恶化,甚至导致死亡。目前,还没有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解物,一旦中毒,病死率非常高。
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
为了预防米酵菌酸中毒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购买湿河粉、湿米粉等食品时,要注意查看其保质期和贮存条件。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。要注意食品的外观,如有霉变或色泽改变等情况,也不要购买。每次购买的食物要尽量在短时间内食用完毕,如需贮存,应放入冰箱,但不得超过48小时。
2. 对于家庭自制的谷类发酵食品,要确保不使用霉变的谷类原料。制作过程中要勤换水,以防止微生物的大量繁殖。要保持卫生,确保食物无异味。在贮存谷类食物时,要注意防潮,防止霉变。
3. 不食用变质、发霉的木耳和银耳。泡发时,应使用干净的水和容器。泡发时间不宜过长,现泡现吃为佳,一般不超过24小时。
4. 做好食物的处理和烹调卫生工作。使用干净的厨具和台面,将不同类型的食物分开处理。食物要充分煮熟,特别是肉类食品。
了解并遵循这些预防措施,可以有效地降低因米酵菌酸中毒而带来的健康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