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1-6223-6897
闭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,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、潮热汗出和身体发育异常等症状。造成闭经的原因多种多样,包括卵巢功能的衰退、垂体或下丘脑方面的疾病等。治疗方法包括雌激素治疗、日常调理和手术等,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。
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,是女性在中老年阶段普遍会遇到的生理变化。闭经可能导致女性出现减退、萎缩和不育等症状。其原因可以归结为生殖道发育不全、下丘脑、垂体功能异常等,不同的病因会引发不同的伴随症状。
概述
闭经是一种妇科症状,指女性到了青春期或过了青春期,但还未到更年期前,排除怀孕状态,却出现月经停止或月经周期异常的情况。闭经包括生理性闭经和病理性闭经。生理性闭经是正常现象,通常出现在青春期前、妊娠期、哺乳期及绝经后。而病理性闭经则可能是由精神、生活方式、药物、疾病等引起的。
流行病学方面,尽管目前暂无关于该疾病的确切发病率和特定好发人群的数据,但我们可以按照生殖轴病变和功能失调的部位进行分类,如下丘脑性闭经、垂体性闭经、卵巢性闭经、子宫性闭经以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导致的闭经等。
病因
正常的月经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,平均月经周期为28天,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为经期。青春期前、妊娠期、哺乳期及绝经后女性的月经不来潮是正常现象,称为生理性闭经。病理性闭经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包括精神因素、生活方式、药物因素、疾病因素等。
精神因素如长期的精神压抑、紧张、忧虑等,会暂时影响下丘脑的功能,导致月经停止。生活方式方面,体重过轻或过重、过度锻炼以及极寒环境均可能导致闭经。药物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注射甲羟孕酮避孕针,以及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、抗肿瘤药等也可能导致闭经。疾病因素则包括下丘脑性、垂体性、卵巢性、子宫性以及下生殖道疾病等。
症状
典型症状包括16岁之后未见月经初潮,或者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连续6个月或连续3个周期未见月经来潮。伴随症状因不同病因而异,可能包括减退、萎缩、不育等。其他可能的伴随症状还包括情绪波动、睡眠质量下降、皮肤问题等。
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多种多样,包括但不限于泌乳、脱发、头痛、视力变化、多毛、盆腔痛、痤疮、嗅觉减退或丧失、肥胖、营养不良等,还有甲状腺肿大、智力低下等。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女性应该及时就医。
在以下情况下,女性应尽早前往妇科就诊以明确病情:女孩超过14岁仍未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,如发育等;16岁以上的女性一直没有月经来潮;或者月经来潮后,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或停止3个周期以上。
由于闭经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,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、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来找出原因,并确定其类型和发生部位。
对于没有月经形成或正常月经建立后突然停止的女性,首先应到妇科内分泌就诊。如果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,还需及时到内分泌科就医。
在医生查体中,医生会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,观察是否存在发育异常、畸形等问题,还会检查患者的身高、体重、四肢比例、智力、营养状况、甲状腺是否肿大、皮肤色泽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等。
妇科检查则会观察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,检查子宫和卵巢的大小、是否存在肿块和结节,以及输卵管是否增粗等。
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。例如,因精神应激引起的闭经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;对于低体重或节食导致的消瘦,需要调整饮食并加强营养;对于运动量过大导致的闭经,则需要减少运动量和训练强度。
在药物治疗方面,由于个体差异大,用药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。常用的药物包括性激素、促排卵药物、抑制催乳素分泌的药物等。
手术治疗则主要针对生殖道畸形、宫腔或宫颈粘连、肿瘤性疾病等。例如,处女膜闭锁、横隔或闭锁可以通过手术切开或重新成形来使经血流出通畅;宫颈发育不良的患者,如果无法进行手术矫正,可以考虑子宫切除术;对于卵巢肿瘤和垂体肿瘤等,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。
中医治疗、其他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也同样重要。患者需保持身心健康,遵医嘱用药,定期复诊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。预防闭经的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基础疾病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做好计划生育、保证营养均衡等。
对于闭经这种病症,及早发现、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。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,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,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。经过研究分析,绝经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,伴随着年龄的增长,卵巢的功能逐渐衰退,最终导致绝经的发生。为了推迟绝经的到来,我们应该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,注重饮食营养的均衡摄取,并积极治疗存在的慢性疾病等。这样才能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我们应该关注自身身体变化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健康。